动态前沿

Qi Cheng Xiao Yuan - Enterprise Station

关于素人种草在校园推广种实操和优劣分析

来自:启程校园日期:2025-04-06

在培训类,美妆类校园推广中,很多广告主开始采取素人种草这种形式,包括在很多购物频台上,推荐产品的也越来越多采用普通人,由于平台的推荐算法,我们发现即便时这种普通人的种草视频,也有一定的流量,相比网红或者明星,素人种草的价格要低的多,启程在前年给培训机构服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采用这种形式,取得了不错的效果,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素人的选择,如何选择符合产品调性,同时又具备一定流量潜力的选手,是一门学问。在这个领域,启程已经积累了大量可以出镜的素人同学,随时可以为广告主推荐。

    具体就素人种草这种形式,在2025年春季学期的校园推广又什么优势和劣势,请参考以下分析:

 一、优势分析

信任感强,贴近学生心理

 

素人(普通学生)的分享更具真实性,避免了商业广告的刻意感。学生更易相信同龄人的真实体验,尤其是求职成功案例、课程评价等。

 

场景化内容(如“普通学生逆袭拿到大厂offer”)容易引发共鸣,降低对机构的戒备心理。

 

精准触达目标群体

 

素人种草通常通过学生常用的社交平台(如小红书、B站、朋友圈、QQ群等)传播,覆盖有求职需求的同龄人,精准度高。

 

学生圈层的社交裂变效应强,容易通过熟人推荐扩散影响力。

 

成本低,性价比高

 

相比明星/KOL推广,素人合作成本更低(甚至可通过免费课程置换、奖励机制吸引学生参与)。

 

内容创作门槛低,学生可自行产出短视频、图文笔记,降低机构的内容生产成本。

 

增强用户参与感和互动性

 

素人种草可通过评论区互动、私信答疑等方式直接触达潜在用户,解决个性化问题(如“课程是否适合零基础”)。

 

用户生成内容(UGC)能形成二次传播,扩大品牌曝光。

 

二、劣势分析

影响力有限,覆盖范围小

 

素人粉丝基数少,单次传播辐射范围有限,需依赖大量素人矩阵或平台算法推荐才能扩大声量。

 

若内容同质化(如千篇一律的“求职经验帖”),易被学生忽略或视为广告。

 

内容质量不可控

 

素人缺乏专业内容策划能力,可能导致内容粗糙、重点模糊,甚至出现负面评价(如吐槽课程效果差)。

 

过度营销易引发反感,若学生发现素人与机构有利益关联,可能质疑其真实性。

 

转化周期长,效果难量化

 

学生决策周期较长(需对比多家机构),种草内容难以直接促成报名,需长期运营积累口碑。

 

效果评估依赖后台数据(如点击率、私信量),但实际转化链路复杂,归因困难。

 

竞争激烈,差异化难度大

 

同类机构普遍采用素人种草模式,学生容易产生“信息疲劳”。

 

若机构缺乏独特卖点(如独家合作企业资源、个性化服务),难以在众多推广内容中脱颖而出。

 

合规与舆情风险

 

部分学生可能因利益驱动夸大宣传,导致后续纠纷(如承诺“保offer”但未兑现)。

 

若被曝光“虚假种草”,可能引发校园舆论危机,损害品牌声誉。

 

三、综合建议

优化素人筛选机制

 

优先选择有真实求职经历、表达能力强的学生,提供内容框架指导(如突出课程亮点、个人成长故事)。

 

建立激励机制(如奖学金、内推机会),鼓励高质量内容产出。

 

内容差异化设计

 

避免单一课程推广,结合求职干货(如简历模板、面试真题)、职场故事等实用内容,降低广告属性。

 

利用短视频、直播等形式增强互动性(如模拟群面、导师答疑)。

 

强化效果追踪与反馈

 

设置专属优惠码、报名链接,量化种草内容的转化效果。

 

定期收集学生反馈,迭代课程和服务,形成“种草-体验-再传播”的正向循环。

 

结合多元化推广矩阵

 

素人种草需与官方活动(如企业参访、模拟面试大赛)、KOL背书、校园地推等结合,形成立体化传播。

 

总结

素人种草模式在校园推广中具备天然亲和力与低成本优势,但需警惕内容同质化与舆情风险。机构应聚焦真实价值传递,将“学生推荐”转化为长期品牌资产,而非短期流量工具。更多关于素人种草应用于校园推广中的操作和执行,请关注启程校园!